10月12日,国际商学院在通博楼B223会议室举行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会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集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精神,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探讨了我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王远均主任,国际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本次活动。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胡芳教授首先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题讲座活动。胡芳老师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四大方面对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如何建设展开深入思考与学习,拓宽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视野,为课程育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学院老、中、青教师代表结合《指南》精神,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分享各自对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解与感悟,同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度探讨。陈丽丽老师以“立德树人,做好导师第一责任人”为题,强调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作好学生的引路人;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不断改进研究生指导方式,提升指导效果;教书育人,既做好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谢凤燕老师结合慕课建设经验,以“慕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以西财慕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为题,从课程思政维度、实施路径、专题讨论实施效果入手,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实施方式的巧妙性,提出教师需注重思政学习,提升思想水平。向姝婷老师以“课程思政的“入微”与“入味”探索:以课程《组织行为学》参赛经验为例”为题,分享多次参加思政教学竞赛的经验与感受,强调课程思政的新颖性、有趣性以及意义性。邓敏老师结合编写中英文中国对外贸易教材的经历,分享课程思政与中国特色教材编写的体会,提出思政教材编写需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王远均主任对国际商学院全员参与,上下互动,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抓手,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表示认同。“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张剑波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提高政治站位,理直气壮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